
关山烟云——阳泉古代历史
- 阳泉市博物馆
- 时间:2022-06-14 18:00
好山好水,钟灵毓秀。史前时代,人类拓荒垦殖、征服自然;文明以启,则薪火相传,风物承续。仇犹古国定鼎盂县,“赵氏孤儿”源出藏山,汉魏先民稼穑于兹。宋元教育勃兴,科第隆盛;明清书院林立,良才辈出,世称“文献名邦”。延及后世,绵绵不绝。
史前拓荒
考古发现表明,大约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阳泉境内已有人类生存。河流边、岩棚下、旷野中,闪现着古人类的身影。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进行狩猎、采集活动,勇敢地开拓着未知的领域。
大约距今1万年前后,进入新石器时代。阳泉境内的先民征服大自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临河而居,磨制石器、骨器,烧造陶器,逐步开始从事原始农业、畜牧业生产活动。一些自然条件优越、适宜生存的区域,成为先民理想的定居地。
东周往事
周灵王三年(前569),狄族中白狄的一个分支迁到今盂县城东部定居,建立仇犹国,阳泉境内的文字记载即始于此时。春秋末期,赵简子为适应军事争雄的需要,修筑“平潭城”,屯集粮草,驻兵把守,为重要的军事要塞。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今阳泉市境属赵。
“赵氏孤儿”的故事流传甚广,并在阳泉境内形成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以盂县金龙大街战国墓为代表的一批遗存,为我们今天管窥东周时代晋东一带的文化面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汉风淳俗
秦汉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时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创立,对后世影响深远。两汉时期,国家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民族自信,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西汉初,阳泉市境内置上艾县,县治在今平定县新城村,属并州太原郡。东汉,上艾县属冀州常山国。阳泉境内发现了大量的汉代墓葬,代表性的有冶西汉墓、马家坪汉墓、宁艾汉墓等。汉代人崇尚“事死如事生”,透过墓葬中的随葬品,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生产、生活、观念等诸多方面。
宋启人文
平定、盂县之重视办学启智,培养人才,由来已久。宋代大儒程颢、程颐的外祖父、舅父曾在盂县“丰乐寺”施教授徒。二程从洛阳来盂县省亲,也在此讲学授业,因而儒风大兴。
宋元以来,平定州的书院名动三晋,久盛不衰,培养了诸多饱学之士和经世之才,他们或跻身仕途,或醉心学术,留名青史。
明清两代,平定州的众多学子,饱读诗书,心系天下,硕儒名臣,比比皆是。清嘉庆十六年,平定更是以“文献名邦”而流传于世。盂县则赢得了“进士之乡”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