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
- MPR
- 时间:2021-01-28 14:17
1973年的某一天,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门口,人们排成长龙一样的队伍,他们要来观赏中国大型历史文物展,这些英国人看完了这场展览之后,对其中一尊“马踏飞燕”赞不绝口,称赞它是绝世珍品,是“天才的中国马”。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青铜雕塑作品,表现的是一匹奔马在草原上奔驰,马首微微向左侧,昂首嘶鸣,马鬃和马尾迎风飘扬,体态非常地健壮,线条极为流畅,三个马蹄腾空,一只右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不禁让人感叹脚步的轻盈,奔跑的急速,设计的巧妙,制作的精湛。
当我国这个大型的文物展在美国展出的时候,这匹“马踏飞燕”成为广告上的标志,外国刊物纷纷报道它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很快这一尊“马踏飞燕”的雕塑,闻名世界。后来我国国家旅游局将“马踏飞燕”作为中国旅游标志,这样全国各地都能看见“马踏飞燕”的形象。“马踏飞燕”这尊雕塑虽然非常地珍贵,但是它却差点被当成废铜烂铁卖掉。
1969年在甘肃武威县,离县城2公里外的一个村子里,村民们按照上级的安排准备挖地道,这个地道要从一个叫“雷台”的土台底下穿过去,这个土台之所以叫“雷台”,是因为在它的上面有一座道观,在道观的后殿供奉着雷神,这个土台一看就知道它是经过人工夯制的,可是当地的村民却对它不以为然,因为武威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这一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所以到处都可以找到古人留下的痕迹,像这样人工夯制的土台就很难引起当地村民的关注。
一天下午,村民按部就班地开始挖地道,当挖到大约13米深的时候,就发现地道的侧壁有一堵砖墙,用镐头敲打墙壁发现里面是空的,这队长就用镐头使劲敲了一下,就敲开了一个洞,顿时一股刺鼻的怪味扑面而来,用手电筒往里照,发现根本就照不到底,这几个村民就胆怯了,因为这分明就是一个砖结构的古墓葬,队长胆子大,就带着村民爬进了这座古墓道,打着手电向前探索着,在手电光的照耀下,他们看见有一排排的铜人,铜马,铜车,这就是一组青铜车马仪仗俑队,可是这些村民没文化,不认识,他们手电筒的光照在这些文物身上反射出来的光,让他们以为这些文物都是金子打造的。
他们挖到宝物的消息很快就让公社的领导知道了,公社领导就派民兵封锁了现场,同时向省里相关负责此区域事情的领导做了汇报,不久之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就来到了武威县,对这座古墓进行了进一步的清理。专家们进入古墓道,看到满地都是铜钱和到处的破陶罐,在棺床上是掀翻了的棺材板和两具尸骨,显然这是一个夫妻合葬墓,专家经过认真清理发现在这个古墓道里还有两个盗洞,也就说这个墓在此之前已经被盗墓贼盗掘了两次了,估计当时的盗墓贼只盗走了比较容易出手的金银珠宝,对青铜器没兴趣,这才把这组珍贵的青铜车马佣队保存下来。这座古墓发现于“雷台”之下,因此命名为武威雷台汉墓。
在武威县发现的这组青铜车马佣队就进入了甘肃省博物馆,坐落在黄河之滨的甘肃省博物馆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凭借甘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陇原大地留下的大量珍贵文化遗存,甘肃省博物馆拥有得天独厚的馆藏资源,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大量文化珍宝,有以新石器时代之冠的甘肃彩陶、汉代简牍文书,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古生物化石等珍贵文物独具特色。此次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青铜车马佣队也被送到这里进行研究,然而面对这样大规模的青铜车马佣队,专家们却犯了难,因为以这样大规模的青铜车马佣队陪葬可以说是极为罕见,甚至是绝无仅有,那么这个墓主人到底是谁,他为什么可以拥有如此庞大的一组青铜车马佣队呢?
于是专家带着好奇心就开始认真清理,寻找线索,确认墓葬主人的身份,在夫妻合葬的棺床附近发现了四枚银制的将军印,说明墓葬的主人生前被四次册封为将军,地位显赫,战功赫赫。在棺床附近发现了12个青铜人佣,有男有女,男佣背后的字是“张氏奴”,女佣背后是“张氏婢”,所以可以确认墓主人可能姓张,在一匹青铜马的前胸发现了一篇铭文,铭文中说明这个张姓的人曾经担任过武威郡守,可是按照汉代的规定,郡守一级的官员他的墓葬铺地的铜钱不能超过两万枚,可是这些墓葬里清理出来的铜钱一共有大约28000枚,而且是被盗过两次以后剩下的,所以这个人的地位一定比郡守要高,后来又在一些青铜器上发现了“张君前夫人”和“张君后夫人”的铭文,称“夫人”那是诸侯的妻子,所以人们就推断这位郡守同时带有侯爵的头衔,那有关学者就由此推断出,在东汉年间,在凉州郡守同时有侯爵头衔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张江,由于凉州地处军事战略要地,当时的羌人要进攻凉州必然要经过张掖峡谷,而这个张江将军就守在这个峡谷,由于守土有功被封为“破羌将军”,跟出土的银制将军印上完全吻合。可是他怎么会拥有如此精美的车马佣队呢?当时张掖大量出产铜,而凉州的青铜冶炼工艺也很高超,这位张将军被任命为武威郡守同时册封了侯爵的头衔,为了感激汉明帝对他的知遇之恩,他就铸造了这组青铜车马佣队献给了皇帝,当这组青铜车马佣队送进京城洛阳的时候,汉明帝非常地喜欢, 将它们安置在平乐观,并且命名为“凉州贡马”,遗憾的是这组青铜车马佣队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毁掉了,幸好张江制作了两套,以备精选,一套送入京城,一套留给自己,当他去世之后,他的后人就将这套青铜车马佣队埋进他的坟墓给他陪葬。
青铜车马佣队在当时的甘肃省博物馆并没有那么受到关注,直到一位欣赏它的伯乐出现,就是当时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郭沫若怎么会关注到青铜车马佣队呢?是在它出土两年之后,郭老陪同某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西北,来到了兰州,虽然访问日程安排的很满,时间很紧,但是喜欢文物的郭老依然趁外宾休息的时候来到了甘肃省博物馆观看这里收藏的文物,当他看到这组车马佣队的时候,被其中的一匹“铜奔马”吸引住了,他大声赞美道:太棒了,太美了,太绝了,我们的祖先居然制作出如此精美的作品,无论是造型、设计、还是力学结构都达到了完美,这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他赞赏完之后,看着这匹“铜奔马”脚下踏着一只飞燕,于是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马踏飞燕”。从此这匹马就以“马踏飞燕”命名,闻名世界了。
郭老回北京之后依然放不下这尊“马踏飞燕”,于是和文物局当时的负责人商量能不能把这尊“马踏飞燕”和青铜车马佣队调到北京,于是它们来到了北京故宫参加了展出。可是这尊“马踏飞燕”当时已经残缺不全了,鬃毛和马尾都掉了,脖子上有好几个洞,三个马蹄都是空的,幸好,故宫博物院有青铜器修复专家,经过这位专家的修复,马鬃和马尾都恢复了,再现了这匹奔马的神采,经过修复,又按照传统的方法做旧如旧根本看不出修复的痕迹,所以这匹奔马在全世界各地展出,赢得了观众们的交口称赞。
“马踏飞燕”以它雄健的英姿和所体现的一个伟大民族的文化气魄,奋发精神震惊了全世界,然而正是这样一件国宝重器却塑造于东汉时期,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对于雕塑艺术以及力学、美学的领悟是深刻的,雕塑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它是指用黏土等各种可塑材料木材、石头等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的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审美感受,情感理想的艺术形式。中国的雕塑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以前,到了商周时期,大量青铜器的出现,将这种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让人们看到了秦代雕塑艺术的精湛工艺,这尊“马踏飞燕”的发现,更令世人惊叹于中国古人雕塑艺术的极高造诣,那么“马踏飞燕的创作来源是什么呢?汉武帝与“马踏飞燕”之间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西汉刚刚建立,国势衰弱,民不聊生,只好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中央政权简政放权,面对匈奴强大的压力,采取和亲的政策,来维持边境的和平,经过“文景之治”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汉武帝一改前朝的做法,从“无为而治”变成“有为而治”,从对匈奴的和亲改变为武力的反击,既然决定要武力反击匈奴,就要切断匈奴的联盟,建立自己反匈奴的统一战线,于是派张骞出使西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切断了匈奴与西域的联系,建立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友好关系,汉武帝最大的特点就是与他前代的各位皇帝相比,战略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春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们基本采取守势,分别修筑了属于自己的长城,到秦一统天下之后,秦始皇把燕国、赵国、秦国三国长城连成一线,这就是万里长城,虽然秦朝有蒙恬带30万大军北伐匈奴,但整个过程基本上,我们中原汉族都采取的是守势。到了汉武帝时期,则选择了进攻,去敌人的土地上决战,把敌人的主力歼灭在他们的国土上,可是要完成这样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具有一支强大的机动作战部队,这样的部队在当时只能是骑兵,可是我们中原出产的马匹只适合耕地、拉车,推磨,品种很差, 就需要引进良马,在那时候,只有游牧民族地区的“天马”是最好的,所以这尊“马踏飞燕”是以”天马”为原型,汉武帝非常喜欢这种马,他想引进这种马当他们的战马,因为中原的马匹的马蹄不耐磨,当时也没有马铁掌的技术,所以马匹不耐骑,作战能力不高。所以引进优良的马用来当战马,战马在当时是重要的部队机动装备,谁拥有了良好的战马,谁就将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性。天马会跑一种叫做”对侧快步”的步伐,就是马的左右脚会同时迈步,就像人的同手同脚一样。我们的这尊”铜奔马”就是采用的对侧快步,这样的对侧快步特别适合全副装备的重甲骑兵,所以,汉武大帝就希望大量地引入这样优秀的马种。
马这种长啸奔腾,聪颖忠厚的动物,在数千年前就被古人成功驯化,它一度作为古人最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和运载工具,被载入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老骥伏枥,老马识途,龙马精神,马到成功等这些成语和故事都是在赞扬马。不仅如此,在传统的"六畜"和“十二生肖“中,马都位列其中,可见马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元素,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马是一种有灵气的武器,随军移动的粮仓,所以,骑兵在古代战争中,就是野战之神,强大的战略,战场机动的能力,使骑兵能够纵横沙场,在战争中,往往起到了决胜的作用。汉武帝深知骑兵的重要性,他心里清楚,筛选优秀马匹,才是武装一支强大骑兵的关键。
为了引进优秀的马匹,汉武帝不惜血本,他听说西域的大宛国有这样优秀的马匹,就打造了一匹黄金的马送到了大宛国去换真的天马,可是这大宛国的国王太喜欢他的马了,无论如何都不换,还把汉武帝的金马劫持,并杀害了使团行者,汉武帝听到这消息是非常生气,命令将军李广利带大军攻打大宛国,他带着大军把大宛国一围就围了40多天,大宛国就求和了,想着他们不就想要天马,那就把马厩打开,让他们挑。李广利认真挑选了三千余匹上好的天马。就赶着这些马回到了汉朝,这就是西汉历史上著名的”天马之役“。汉武帝高兴还为此写了一首诗叫《西极天马歌》,歌颂这次战役的胜利。由于引进了这三千多优质马匹,使得汉朝的骑兵实力大增,更为关键的是从根本上改良了中原战马的品种,让我们的骑兵的实力、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面对马上民族匈奴,打败他们,这批天马的引进是功不可没的,所以经过三十年的战争,把北匈奴赶进了大漠,也就彻底地解决了北部边患的问题。天马功不可没,它的形象深入人心,广为流传。
2019-09-03 11:16
编辑:南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