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非遗文化上“云端”,直播间里“秀”起来
- MPR
- 时间:2020-12-16 11:42
6月13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物赋彩全面小康”。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举行了“多彩文化 点亮生活”文博云课堂系列活动。今年的活动与往年不同,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把非遗文化搬上“云端”,给未能亲临现场的观众们带来一份“干货满满”的非遗文化大餐。
当天下午,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邀请到了潭门镇鲤鱼灯非遗传承人卢家炳老师傅,由他带领的鲤鱼灯队为观众们带来了琼海沿海渔乡在逢年过节所举行的民间风俗活动——舞鲤鱼灯。潭门镇的渔民将鲤鱼视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鲤鱼灯进门寓为有利有丁有财并进之寓意,人们借着舞鲤鱼灯来表达对未来岁月寄予的美好期望,而“鲤鱼灯闹春”也于2012年正式入选第四批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天的表演队伍由12、13岁的少年郎组成,“古老”的民间风俗与年轻朝气的少年郎的组合,让这个传承许久的非遗文化,迸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鲤鱼灯表演队由一群12、13岁的少年郎组成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正门的“中华有鱼”雕塑是刘恒甫先生根据鲤鱼灯来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碧波风疾弄翠带,鲤鱼高悬送归人”
卢家炳老师傅为观众们介绍鲤鱼灯的制作过程
讲解员柴源与观众们做线上互动
跟着直播的镜头,讲解员柴源带领观众们来到《做海——南海渔家文化展(海南)》展览,该展以渔民出海作业为切入点,讲述了勤劳勇敢的海南渔民耕海、做海的故事。潭门渔港是潭门渔民们勇闯南海的起点,卢家炳老船长也曾是扬帆远航的其中一员,直播中他唱起了质朴的渔歌,把那段过往娓娓道来。
卢家炳老船长为观众们讲述那段过往
航行出海不可或缺的就是船,先辈们的造船技术充满了智慧,“福船”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古船之一,也曾是郑和七下西洋乘风破浪的“宝马良驹”,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室外展廊停靠的“华光礁Ⅰ号”的复原船,正是一艘典型的福船,船舱所采用的水密隔舱的技术工艺,也被列为了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讲解员王一行为观众们介绍“华光礁Ⅰ号”复原船
“华光礁Ⅰ号”复原船
传统文化古老而又厚重,同时也是年轻而富有朝气的。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将传统文化更好地呈现在观众们面前,吸引更多的人去关注并了解传统文化,增强人们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识。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2020-07-03
编辑:南瓜